/p>
陛下借着师兄在凉国的消息,吸引很多士人来,借此机会趁招揽愿意留在凉国的人。
一个一个的招揽,积少成多,自然会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天。
秦豹眼中有憧憬,郑重道:到了那一日,凉国根基深厚,便是东出之时。
宣武帝也激动了起来。
东出是他的志向。
凉国建立这么多年,历代列祖列宗也希望东出,希望入主中原,不再是偏居一隅。
宣武帝道:朕会妥善布置的。
秦豹继续道:陛下,还有一件事情。我拜师后,杨朋成了我的师侄。
杨朋出身名门,却没有在周朝做官。鉴于此,臣挖他来凉国任职。
好说歹说,他同意了。
只是,他有条件。
宣武帝眼前一亮,连忙问道:什么条件只要不是一上来就担任重臣,想一步登天,朕都答应了。
秦豹回答道:他想去地方担任县令,先练练手。
没问题!
宣武帝不假思索回答。
区区一个县令,换来周朝名门望族的子弟,绝对是划算的。
宣武帝感慨道:秦小子,你真是朕的福星啊。
有了你,孔公留在了咸阳,杨朋也要来凉国任职,四国文会也取得了胜利。
今天的四国文会,也宣传了云锦。料想会有很多的达官贵人,去购买云锦。
云锦开始销售,朕也能日进斗金。
想着目前的局面,宣武帝才觉得轻松了许多。
局面,在慢慢好转。
一切,有了希望。
秦豹正色道:这是陛下结的善果,所谓种善因结善果,陛下礼贤下士,任贤用能,能励精图治,才有如今的一切。如果陛下耽于享乐,不管百姓,也不可能有今日的一切。
宣武帝也忍不住笑了。
励精图治,厉行节俭,一心为民,这是他持之以恒坚持的。
得到夸奖,宣武帝心中也舒服。
宣武帝笑过后,神情转为严肃:朕之前说过,等到四国文会结束,连带着你之前立下的功劳一并赏赐。
只是你的年纪太小,贸然封侯拜相,会遭到无数人的抵制。
对你不好。
可是按部就班的提拔,又无法发挥你的才华和能力,朕也不满意。
朕思来想去,想到了一个办法。
周朝为了嘉奖官员,设立了一个名为大学士的官衔,褒奖官员的才华和品行。
宫中有文渊阁,是我凉国的藏书阁。朕也效仿周朝,设立文渊阁大学士,定阶正五品,在殿前行走,直属于朕。
宣武帝问道:你意下如何
秦豹眼前一亮。
这是内阁的开端。
宣武帝的安排,实质上是借助内阁官员,架空勋贵王侯的权利,以及从六部中夺权。
正常的政务,皇帝和六部尚书商量,要和勋贵派系讨论。
文渊阁大学士设立了,宣武帝就会和秦豹商讨军机大事,再由秦豹接洽官员,提升了秦豹的权势。
官职很低,却是位卑权重。
未来秦豹一步步的崛起,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自然会一步步提升。
秦豹赞叹宣武帝的政治智慧,毫不犹豫道:臣一定全力以赴,不辜负陛下的信任,为大凉的崛起而奋斗。
宣武帝颔首道:你担任文渊阁大学士的安排,朕会下旨安排。
你现在走文官路线,不适合再担任黑衣卫,就从黑衣卫调出来。不过赐予你的黑衣令,你留着使用,可以调动黑衣卫。
秦豹连忙道:陛下,这不合适。
宣武帝不容置疑道:朕说你合适,你就合适。你和朕要做的事,是我凉国前所未有的大事业。有黑衣令,有助于你掌权。
臣,谢陛下隆恩。
秦豹没有再推辞,直接留下了黑衣令。
恰在此时,黄敬急匆匆进来,神色略微紧张,禀报道:陛下,太上皇派人来传旨,召秦豹觐见。
刷!
宣武帝面色微变。
太上皇很少过问政务,如今在四国文会后召见秦豹,莫非是挖墙脚
或者要打压秦豹。
宣武帝担心秦豹受到影响,直接道:太上皇那里,无法判定情况,你不必去了,朕亲自去见太上皇。